你的位置:上海证券期货公司-股票期货平台-线上期货交易 > 上海证券期货公司 > 5万炒股怎么加杠杆 省情研究所丨经济大省答卷2024:从“成绩单”看为大国挑大梁
川观新闻记者张守帅5万炒股怎么加杠杆
经济大省是稳住全国经济大盘的“压舱石”、支撑高质量发展的“顶梁柱”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两年对“经济大省挑大梁”提出明确要求。
随着各省(区、市)统计部门陆续公布2024年经济运行数据,各经济大省“挑大梁”的卷面成绩揭晓。
川观智库·省情研究所对经济体量位居全国前十的省市有关情况进行梳理,发现2024年这十个省市实现GDP82万亿元,占全国比重60.82%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省担当。
此前,国家统计局利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和有关部门资料,对2023年中国GDP进行了修订,全国增加33690亿元,变化同样会反映到经济大省“账面”上,这对大省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?从2024年大省“成绩单”能看到哪些未来中国的模样?
从“256”读懂十大经济省市
“五经普”搅动格局
十大经济省市对中国意味着什么?答案是“256”——以全国近两成的面积,承载着五成以上的人口,创造了超过六成的GDP。
具体而言,面积171.8万平方公里,占全国17.9%;常住人口7.52亿(2023年数据),占全国53.4%;2024年经济总量占全国61%。
经营主体用“脚”投票的结果,再添一个接近于“6”的特征:2024年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.89亿户,约57%分布在这十大经济省市。
古语云:“舟大者任重,马骏者远驰。”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“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,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。”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为:“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,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、各展所长。”
从“要”到“支持”,一词之变揭示了“挑大梁”这件事已是经济大省的自觉行动,并获得中央层面的政策倾斜。
跻身2024年十大经济省市的门槛为5.3万亿元,较2023年提高了6000亿元,可以分为三个梯队——
第一梯队广东、江苏,GDP在14万亿元左右,各占全国比重10%。一省的经济体量相当于东北三省(黑吉辽)与西北五省(区)(陕甘宁青新)的总和,是当之无愧的全国“领头羊”。
第二梯队山东、浙江,短期目标是GDP突破10万亿元,放眼全球看,GDP突破10万亿元的经济体只有15个(2023年数据)。
第三梯队四川、河南、湖北、福建、上海、湖南,GDP在5万亿元到7万亿元之间,相邻省份竞争激烈,个个心存“标兵渐远、追兵渐进”的紧迫感。
单从经济增速看,十大经济省市中有7个高于全国增速,江苏、湖北增长5.8%并列第一,山东、四川增长5.7%并列第二。
2024年,我国完成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,国家统计局依据普查结果对2023年的GDP作出修订,全国GDP增加了3.4万亿元。这3.4万亿元增量最终“落脚”到各个省份,因此各省份所公布的2024年数据就包含了修订后的数据。
以上海为例,其2024年实现GDP53926.71亿元,与修订前的2023年GDP相比,增加了约6708亿元。原本2023年GDP领先上海2794亿元的湖南,最终被上海拉开近696亿元的差距。
除上海由全国第10升为第9外,全国经济大省格局整体稳定,广东连续36年稳居全国首位。但大省之间的“争先”味道却十分浓郁。
以同样的上述方式计算,江苏增加了8786亿元,与广东的差距从2023年(修订前)的7451亿元,缩小为2024年的4625.81亿元。浙江增加了7547亿元,与山东的差距从2023年(修订前)的9516亿元,缩小为2024年的8466亿元。
2023年四川GDP成为全国第5,与排名第6的河南相差1001亿元(修订前);2024年四川GDP领先河南1107亿元,继续稳住全国第5的位次。
从产业结构看“挑大梁”
制造业是顶梁柱
从三次产业情况看,十大经济省市第一产业占全国比重50.4%,第二产业占63.5%,第三产业占60.5%,均在“半壁江山”以上,进出口总额更是占到全国的74.7%。
就各省市三次产业占比而言,农业在本省市GDP占比中超过8%的有4个,湖南(9.2%)、湖北(9.1%)、四川(8.7%)、河南(8.6%);第二产业占比超过40%的有3个,江苏(43.2%)、福建(42.8%)、山东(40.2%);第三产业占比超过55%的有4个,上海(78.2%)、浙江(58.6%)、广东(57.5%)、四川(56%)。
在许多人第一印象中,经济大省一定是制造业大省,其实端牢“中国饭碗”,大省同样肩负着多装中国粮的重任。全国十大产粮省份中有5个属于排名前10的经济大省。以2024年为例,河南、山东、江苏、四川、湖南分别产粮1343.9亿斤、1142.04亿斤、762.02亿斤、726.8亿斤、615.6亿斤,这5个省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近三分之一。
而且,2024年四川生猪出栏6149.6万头,保持全国第一;河南、湖南同样出栏超过6000万头,分别为6029.08万头、6016.0万头,超过4000万头的有湖北、山东,分别为4431.43万头、4333.6万头。这5个省支撑了全国约38.4%的生猪出栏量,是“肉盘子”的供给主力军。
当然,打造工业大省(市)、制造业强省(市)是十大经济省市的共同追求。尤其是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加剧、逆全球化思潮抬头,更加凸显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极端重要性。
2024年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.8%,而在十大经济省市中有8个超过了6%,其中山东、河南、江苏、湖北、湖南分别增长8.3%、8.1%、7.7%、7.7%、7.3%。
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供给,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。尽管受房地产开发投资减少等因素影响,202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增长为3.2%,但是工业投资提速,很多省份实现两位数“狂奔”。比如,河南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.6%,湖北、山东制造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5.4%、15.1%。
四川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6.5%,省会成都注入强劲力量,2024年成都工业投资增长48.7%,成都还实现了“先进制造业百强市”从第9到第8的进位。
广东持续响亮喊出“制造业当家”,2024年工业投资增长6.7%,增速在十大经济省市中不显,但是考虑到超大基数,这一指标意味着超1.5万亿元涌入工业领域,规模创历史新高。2024年,广东三次产业结构为4.1:38.4:57.5,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升0.2个百分点,其中工业占比33.6%。
2024年国家和省级层面实施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,十大经济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比重约为63.4%,对全国消费的拉动十分显著。其中,有7个省超过了2.5万亿元,分别是广东(4.79万亿元)、江苏(4.77万亿元)、山东(3.80万亿元)、浙江(3.39万亿元)、河南(2.76万亿元)、四川(2.74万亿元)、湖北(2.53万亿元)。
三个维度看新质生产力培育
高新技术企业、技术合同成交额与标志性成果
当前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强音,响彻大江南北。十大经济省市的交卷情况备受关注。
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具有“科技含量高、创新效能高、发展质量高”的特点,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部队。综合当地主流媒体报道,2024年十大经济省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约33.4万家,占全国比重超过72%。
其中,排名前5的是:广东7.7万家、江苏5.7万家、浙江4.75万家、山东3.5万家、湖北3万家。
湖北有些出人意料。近年来,湖北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、生命健康、高端装备、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,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绝对主力,2023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就增长了24%。与此相关,2024年湖北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.7%,智能手机、电子元件、集成电路圆片、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增长66.5%、52.8%、18.3%、50.5%。
另外一个衡量维度是技术合同成交额,它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指标。202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突破6.8万亿元,同比增长约11.2%。部分省份公布了本省情况。
如,湖北技术合同成交额5500亿元,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高到67%;上海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200.7亿元,同比增长7.2%;江苏启动科技成果先使用、后付费改革,技术合同成交额超5000亿元;四川技术合同成交额2607亿元、增长33.6%;河南技术合同成交额1759亿元、增长28.7%。
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、全球显示度的重大科技成果写入相关省份政府工作报告——
广东:原生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商用,量子纠错新方案、天气预报人工智能大模型入选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,全球首条跨海跨城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航线在广东开展验证飞行,广州亿航获颁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。
江苏:在全球首次发现引力子激发,成功研发全球首套多电极血管内消融设备,全球最大无人货运飞机总装下线,13个创新药获批上市、居全国第一。
山东: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投入商运,12英寸碳化硅衬底、超大尺寸铌酸锂晶体全球首发,全球运力最强固体火箭“引力一号”点火升空,全球最大直径智能盾构机“山河号”投用,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生产装置“海葵一号”交付运营,潍柴柴油机热效率第四次刷新世界纪录。
浙江:之江实验室万卡大科学与工程计划初具成效,阿里通义千问等一批大模型加速发展。
四川:研制出首款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,发射入轨全球首颗AI大模型科学卫星,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“拉索”确认第一个超级宇宙线加速源,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下线,世界首台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完工交付。
……
值得注意的是,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“三驾马车”——投资、出口、消费,其中的出口在应对贸易摩擦中依然稳健有力。2024年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43.85万亿元、同比增长5%,其中十大经济省市实现32.76万亿元,占全国比重为74.7%。
其中,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,贡献了全国38.7%的贸易增量;江苏、浙江外贸规模在5万亿元以上,上海、山东在3万亿元以上,福建、四川在1万亿元以上。
如何确立2025年预期目标?
积极进取又切实可行
蛇年春节前,十大经济省市均召开人代会表决通过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,确立了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。
在已公布的各地报告全文中,纷纷写入“挑大梁”相关表述。如,“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”,“坚决扛起‘勇挑大梁’的重大责任”,“锚定‘走在前、挑大梁’”,“勇挑大梁作贡献”等等。
202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,直观体现责任担当。川观智库·省情研究所梳理发现,十大经济省市确立的预期目标可以分为几类:5%左右——广东,5%以上——江苏、山东,5%至5.5%——福建,5.5%左右——浙江、河南、上海、湖南,5.5%以上——四川,6%左右——湖北。
每个地方的目标设定,均兼顾需要和可能,既“积极进取”又“切实可行”。而且,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年度经济运行情况决定了能否完成“十四五”目标任务,并为“十五五”顺利开局蓄势聚能。以山东省为例,其确立的“十四五”年均增长目标为5.5%,而在前四年分别实现增长8.3%、3.9%、6.0%、5.7%,2025年预期增长5%以上,有利于顺利完成甚至超额完成“十四五”目标任务。
在十大经济省市中,湖北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最高,为6%左右。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“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6%左右,是一个积极进取的目标,综合考虑了促就业、惠民生、稳预期、防风险和实现‘十四五’收官等需要,与我省经济潜在增长率是匹配的,在经济大省、中部地区都是靠前的,体现了‘经济大省挑大梁’的担当。”2021年至2024年,湖北经济增速分别为12.9%、4.3%、6.0%、5.8%。
各省份“挑大梁”的重点安排,对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,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、有效防范化解风险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、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、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落到实处。
在此基础上,每个省份都有特色亮点。广东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摆在工作第一位,提出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、发展最好的湾区。江苏、上海把研发投入列入主要预期目标,分别提出“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.35%左右”“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.5%左右”,体现了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求,而在2024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.3%、研发投入对全国的贡献超过12%,上海这一指标2024年为4.4%左右,其中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11%左右。
浙江突出用好重大项目建设对拉动投资的作用,部署实施扩大有效投资“千项万亿”工程,安排重大项目1000个以上,完成年度投资1万亿元以上,确保项目投资增速快于GDP增速、制造业投资增速快于面上投资增速、民间投资占比稳定上升。
四川高度重视重点产业建圈强链,提出突出抓好“15+N”重点产业链,优化产业生态,强链延链补链,促进高水平发展。
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分析经济发展面临的积极因素后,强调要永葆“闯”的精神、“创”的劲头、“干”的作风,更好发挥窗口作用、先行示范作用、排头兵作用、挑大梁作用,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展现新气象、干出新作为。
挑大梁、作贡献5万炒股怎么加杠杆,全国经济大省大市的拼搏2025已然启幕。
Powered by 上海证券期货公司-股票期货平台-线上期货交易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